把吃盐的机会让给孩子

把吃盐的机会让给孩子

家庭教育研究者,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特聘专家,微信公众号“尹建莉工作室”

“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,听我的准没错。”家长常跟孩子说的这句话,表现出的是一种强势教导的姿态。如果因为爱孩子,因为要对孩子负责,家长就完全取代孩子的经历和思考,凡事都要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做,要求孩子按自己的道道来,最终往往会降低孩子的能力和幸福感。

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很多家长经常把自己的经验和好恶灌输给孩子,理由很简单:“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”,“我走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”。家长的出发点是希望孩子少走弯路、少摔跟头,尤其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,这样的教育似乎必不可少。但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却显示,59.4%的人认为家长过多灌输经验和好恶,会抑制孩子的创造力。

作为孩子第一个、并且是最重要的人生导师,用自己的经验、思想、价值观来影响孩子,使孩子少走弯路,当然是家长的责任和义务。这是个不需要争议的话题,但并不意味着“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,听我的准没错”这种强势教导的姿态是完全正确的。

首先,影响不等于说教。心理学研究发现,孩子从父母那里接受的信息,最多为情绪,其次为行为,最后才是语言。也就是说,想给孩子灌输什么道理或经验,最重要的不是对孩子讲了多少、说了什么,而是你和孩子以怎样的情感相处,你为孩子做出了怎样的榜样。

比如,你想让孩子爱学习、将来有出息,就不能光是给孩子讲学习的重要性,甚至以自己为反面例子,说“你妈你爸小时候不好好学习,你看我们现在不如意,我们就指望你了”之类的话。你不如正面激励孩子,想办法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,这比给孩子讲学习重要性的大道理有效得多。当然,家长最好自己学点什么,或至少不经常去喝酒、打牌,不经常看电视,而是开始每天看看书。不管是儿童还是成人,对语言的记忆都不如对经历的记忆更深刻,听过的东西可能很快就忘了,但看到或经历过的事情会留下较深的印象。

其次,家长要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。尽管我们“吃盐”多年,也不能保证自己完美无缺,不能保证自己的观点代表真理。所以在教导孩子时,要掂量一下自己的言行,评估一下自己的认识水平。不要以自己对人对事的理解,来给孩子灌输一些庸俗的人生经验和思想。

事实上,生活中可以经常看到,一些家长自己站位不高,给孩子传达一些并不高明的见解,不但不能为孩子的成长助飞,反而束缚了孩子的发展,降低了孩子的认识。所以如何教导孩子,应该是个慎重的事情,不要太自以为是。面对一个有无限发展可能的孩子,家长要有敬畏感。

再其次,人生经验不像金钱可以一辈又一辈积蓄传承,也并非老子砌墙三尺高,儿子就接着砌第四尺那样简单。老子吃的盐不可能直接转化成儿子享用的米。事实上,每个个体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,都要经历一个独立生命应该经历的种种环节和过程。一个人只要心理健康、品格端正,即便人生中偶尔走些弯路,也不会走得太远,况且很多弯路本身就是对生命的锤炼和丰富。

以爱孩子的名义完全取代孩子的经历和思考,以对孩子负责的借口要求孩子凡事听自己的——这一方面可能是不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,另一方面是家长自身太焦虑,或是太强权。长期这样做反而降低孩子的能力和幸福感。

所以,“吃盐”多年的家长,还是把“吃盐”的机会留给孩子自己吧。生活本来就是五味杂陈、酸甜苦辣的。要学会理解孩子,尤其要学会接受孩子的错误,要相信犯错误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,不要认为孩子一有点错就是多大的事,就自责没把孩子教育好。家长要相信,每个心理正常的孩子都有自我顿悟、自我教育的能力和天性。他人生中吃的盐多了,也会积累出很多经验的。  


[出处:中国教育报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