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如何培养孩子创造力,最走心的答案在这里

大家都知道,创造力是孩子未来生存的重要竞争力。因为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,不是为了孩子考上大学和大学毕业找到工作,教育应该往后看2030年,以后孩子要到65岁退休,后面有几十年的时间。

孩子如何保持长久的竞争力呢?

我们知道,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社会进步,知识型的人才逐渐会被机器所替代,从长远看,机器迟早也能替代人进行逻辑的思维。真正机器难以替代的是什么,是人的一种创造力。

创造力是什么呢?

我在讲座的时候有的家长说,张老师,你给我推荐一本怎么锻炼孩子创造力的书。我说,如果有一本书,能让你的孩子照着里面的训练,就变得有创造力,那么大家都拿着这本书,训练出来的话都差不多,你也就不具有创造力。

那,创造力究竟是什么呢?

一个具备创造力的人,他需要有哪些素质呢?

我们先从这个讲起,并且我会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如何培养创造力给一些建议。

首先,创造力是一个人的热情,与探索精神。因为创造力的背后,是不怕改变,他要创造,那么他要有强烈的好奇心,要探究。这一点就是,保持生活的热情,才是创造力最根本的一个源泉。

所以说一些家长给孩子做很多的(训练),搭积木啊,想象力啊,你即使教育得再多,但如果你的孩子因为你的教育不当,对生活没有热情、对自己不自信的话,他会害怕改变,生活没有激情,这些人都是不具备创造力的。这两块我之前的讲座都讲过了,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,和情感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热情。

让孩子保持生活的热情有几点,一是热爱自然,二是爱人,三是保持通身的一种爱好。然后才能让一个孩子热爱生活,保持生活的热情。所以说孩子的创造力并不是说,小朋友画一个圆,让你想这个想那个,他在小的时候都很会想,大了以后,如果他宅在家里,生活不积极进取,也是缺乏一种竞争力。

第二点,创造力是体验与专注。他专注在一件事情上,他沉迷在里面,才可能有创新。他必须要有乐于去体验,比如说你在计算机方面要有创新,首先你对这个事情应该是沉迷的,所以我认为在家庭教育中保持让孩子能够相对沉浸在一件事情中,这是很重要的一种快乐的能力,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竞争力。

创新力和孩子从小就有的想象力,它不完全是一回事。小朋友很有想象力,但那不是创新力。创新应该是你先了解别人做了什么,然后你再想出跟别人不一样的。这个才叫创新力。小朋友本来就没什么知识,他的想象是毫无边际的,所以这个不是创新。

创新力的第三点是什么?博学与多思。首先要知道,在这一块领域别人先做了什么?然后在别人的基础上,有什么不一样的东西?如果都不知道别人做了什么,你还有什么好创新?就跟小朋友一样,他天花乱坠地想,这不是。所以我们说,就算是科幻小说,它也不是乱写的,是在现有人类发展的基础上,具有一些前瞻性。所以学龄前的小朋友那不叫创新,知识不够是没有创新的。

曾经在西方国家,英国日本等,他们有做“综合学习”。什么叫综合学习呢,就是孩子小学开始,就让他们讨论,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。过一段时间,他们又回到让孩子学习知识这块上来。为什么呢?因为如果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,没有知识基础的话,是不行的。但是这里有一个矛盾:学习,但又不能被知识束缚住,否则也不可能创新。所以创新就是:

有知识——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——超越知识

所以第四点叫做:反思与质疑。这些质疑,实际上不仅是对别人的质疑。我们所说的批判性精神,不只是批判别人,还要批判自己。反思就是批判自己,这是一种重要的生存能力。第二个,是质疑别人。

我们也看过一些,现在有很多给小孩子的培养创造性的书。但实际上,未必最后这些孩子能够有创造力。因为不仅仅是通过一些训练,具有想象力,他就会有创造力。

下面,我对一些不同年龄的孩子的创造力,我提出一些建议。先说大一些的孩子,中学生。

中学生怎么做呢?

如果孩子还有一些好奇,还喜欢看一些科幻小说,你应该让他看。因为科幻小说是给孩子的思维打开一扇门,让他能够更开阔地去看待未来。

阅读。阅读这东西太重要了,我们讲了博学。我们要跨界,跨界才有创新。每个学科的思维,都有自己看世界的角度。你如果学的东西越多,那么你看世界,看事物,就有很多的视角。这些视角综合起来,能够让你提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看法。如果孩子不爱阅读,到了中学,可能就很难培养这种习惯了。

比如说,我举个我自己的例子。大家知道我做教育,实际上我还是美食专家,我曾经做过很多年的美食。我做美食有我自己的角度。因为我把美食跟生活结合起来。每一道菜呢,我用菜来诠释生活的道理,也做得很独特。当时09年的时候,中央一套的半边天还跟我做过人物专访,包括香港文汇报也给我做过一些人物的访谈。为什么能够这样呢,我自己是基于大量的阅读。

所以有时候,有的朋友和我说,做某一个学科做到瓶颈的时候,做不下去的时候,其实我都认为他们的瓶颈并不是在技术上,更是在他思维的广度上。所以建立起自己的思维体系是一种漫长的过程。但是阅读和我们现在的应试教育又有一些矛盾的地方,如果你一味地让他花大量时间去阅读的话,可能会影响孩子学习方面,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。

3. 第三个社会实践。孩子通过社会实际,能对很多事情能有切身体验。体验和专注,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。质疑和提问,要鼓励孩子对不同事情提出质疑,跟孩子进行一些探讨。如果家长自己都说封闭的话,那可能也很难。家长的时候不要觉得受伤、觉得孩子不尊重你,应该更多地跟孩子进行一种探讨,鼓励孩子质疑。

小学生怎么做呢?

阅读。刚才我一直强调阅读的重要性。

可以写一些“灵感日记”。灵感日记就是鼓励孩子,每天有什么自己觉得独特的东西,把它记下来。可能这些想法对小学生来讲是一些新的想法,对成年人来说这都不是什么创新,但是能够鼓励孩子去积累自己的一些灵感。每天不用记太多,就今天你突然想到一些什么有趣的,或者什么新的想法,你就把它记下来。如果能够日积月累记一些灵感日记的话,对孩子之后勇于去探索去思考,这个是非常重要的。

艺术。艺术的必要性就在于不同的学科看世界的不同视角,也是一种语言,阅读社会的一种语言。举个例子,有一些孩子虽然在学,但实际上他没有掌握艺术的语言。比如说音乐,有些家长只是让孩子过级,过级对他没有形成艺术的语言,没有学会艺术解读世界的语言,那是没有用的。

我曾经遇到一个孩子,说在考钢琴,那就问他爸爸,那你孩子平时喜欢听什么音乐呢?哎呀,哪有时间听音乐,每天要学习还要弹琴都来不及了。那你说这个弹琴有什么用呢。

艺术人才以后是非常需要的,艺术是什么,比如说,绘画,舞蹈,音乐,它本身都是解读世界的另外一种语言。如果一个人学过绘画,以后可以去做产品设计。产品设计需要的东西太多了:

1.你要有理工科的思维;

2.要洞悉人性,知道人想要什么,什么会让人喜欢;

3.你要有审美的基础;

4.你要有一些绘画的基础,你才知道什么是色彩,什么是比例,你设计出来的产品才是可以被人接受的。

这个东西,确实就是一种综合能力。但是如果你学习一门艺术,没有真正掌握这门艺术的语言,只是为了考级,为了文化课不行,去考艺术类,那实际上对孩子未来创新也没有太大意义。

学龄前儿童怎么做呢?

学龄前跟小学有一个共同点,就是父母不要规范标准答案。这个我在前面的讲座中一再强调,父母不管是看世界的视角啊,还是思维啊,都是非常局限的。很多家长就用自己局限的东西去把孩子制约住,然后不断地跟他说你这个不行,那个不行,这个又乱想,那个又怎么样。那你的孩子是没办法超越你的。所以有些时候我问家长:

你对自己现在满意吗?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信心吗?你的孩子能超越你吗?

学龄前可以做积木、手工。其实手工是培养孩子创造力非常好的。现在有一些书专门培养孩子创造力什么的,里面有一些窟窿啊,让孩子去做啊,现在的孩子呢,我们因为原来也看过一些调查,小学生不如幼儿园孩子有想象力。为什么呢,因为应试教育嘛,学校在不断束缚孩子的思维,而过早的逻辑训练,也是在削弱孩子的想象力。

我姐姐是在澳洲中小学教中文。澳洲中小学里地位最高的是什么老师?艺术老师。我们呢,我们的孩子经常为三年级能做人家六年级的数学沾沾自喜,而三年级孩子真能理解六年级数学中的内涵吗?他理解不了,他就模仿,拼命让孩子做,做10题就会做了。这方面,给孩子不良的,创造力的丧失,想象力的丧失。

你让孩子画一个圆,做什么不是最重要的,重要的是老师怎么解读孩子的这些答案。如果孩子画了个东西本来很有想象力的,被你两下子说的这个怎么乱画的什么,孩子的想象力就没有了。

最后我再强调一下,我自己认为的创新思维的四个基本素质:

第一,热情与探索,里面包括自信心与好奇心;

第二,体验与专注。就是要一种专注的精神。和更多的体验和感受,就是要参与到一件事中去,而不仅仅是看看书;

第三点是博学与多思,一定要有更广泛的知识面。这里的基础就是阅读;

第四,反思与质疑。反思是批判自己,质疑是批判别人。这四点其实说起来是不容易的,所以创造力并不是做一些简单的活动,家长应该注意让孩子保持生活的激情。

 

选自网络,版权属于原作者